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助推湖南旅游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指出打造五张名片,涵盖山水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农耕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其中,打造农耕文化名片与乡村振兴相互关联,值得深入研究。农耕文化诞生于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既包含了农具、农作场址、饮食等有形的因素,还包括婚姻、习俗、节日等无形的因素,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感召力,在现代社会中深受城市人喜爱。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发挥其当代价值,助力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而且可以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能更好擦亮“中国粮湖南饭”的“金色名片”。为打造好农耕文化这张名片,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资源,讲好三湘四水农耕故事。
“湖广熟,天下足”,作为袁隆平院士扎根数十年的土地,炎帝神农氏安寝的地方,湖南省拥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包括道县玉蟾岩、澧县城头山、紫鹊界梯田等近千处稻作文化遗址以及安江农校等知名农耕文化文物资源。长期的稻作生产,创造了许多农耕工具,如澧县八十垱遗址出土的木铲、骨铲等,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如城步苗族自治县传统的“禾兜节”等,以及湖南各地方言流传着丰富的趣味农谚。基于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四点:一是深入研究各农耕遗址的历史背景,挖掘出土文物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提升各农耕景点的品质内涵。二是深入挖掘袁隆平院士事迹并传颂,弘扬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和中国人的优良品德。三是树立“农耕+”、“+农耕”理念,将农耕文化与会展、研学、学农等相结合,举办农耕文物专题展,推进农耕文化进校园,开发农耕文化项目供学生、游客体验,切身体会农耕文化。四是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游客体验,例如通过虚拟技术和动画技术,复现农耕历史、古代农作场景、民俗节日场景;开发微信导览小程序,提供实时讲解功能。湖南不同区域可结合这四点,在深挖本土农耕资源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讲好三湘四水农耕文化故事,打造好湖南农耕文化名片。
二、整合开发农耕旅游产品,打造世界农耕文化旅游品牌。
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南省农耕文化资源在各大区域均分布丰富。湘中地区有娄底紫鹊界梯田、山背梯田等;湘南地区有永州勾蓝瑶寨、玉蟾岩遗址等;洞庭湖区域有常德澧县城头山遗址、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等;湘东地区有株洲炎帝陵、茶陵县独岭坳等;湘西地区有怀化高庙遗址、安江农校等,这些农耕文化资源各具有特色,在开发中应因地制宜,提炼产品形象。同时,许多农耕文化资源或在地域上相互接近、或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相互关联,在开发中应注重整合发展,共同打造世界农耕文化旅游品牌。一是依托城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高庙遗址和玉蟾岩遗址等史前文化,打造“新石器农耕文化”品牌。二是串联“世界上发现最早人工栽培稻标本”的玉蟾岩遗址、“炎帝神农教人耕种”的独岭坳、“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安江农校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穿越古今,打造“中华万年稻培文化”品牌。三是整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兰溪洗泥节”勾蓝瑶寨、花瑶聚集地山背梯田等,打造“雪峰山农耕文化”品牌。
三、聚力保护农耕文化遗产,树立全国农耕文化传承典范。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乡村振兴需要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是农村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中,绝大多数为农耕遗址,出土的农具等文物数量巨大,它们是农耕文化的载体和缩影。对于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高校、社区居民应形成合力。第一,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农耕遗址的保护与开发;通过项目带动、加大投资,鼓励企业参与其中;积极开展农耕文化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农耕遗址、文物保护清单,适时组织还原性修复重要遗址,撰写编印农具、民风民俗有关旅游手册,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规范游客的行为。第二,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重点在资金投入、技术赋能、品牌打造、运营文旅项目等方面,依托农耕文化和遗址资源,投资建立农耕文化传承基地,开发农耕研学和体验产品。第三,高等院校应承担人才培养工作,开设农耕文化传承与保护课程,组织旅游、地理、历史、文化等专业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组建科研团队,鼓励师生合作,共同设计与完成有关课题,在农耕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精准发力。第四,社区居民是农耕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也是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者,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支持下,主动作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积极融入农耕文化开发与保护全过程,重视和支持农耕文化非遗传承人,树立典范,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文旅产品中,推广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经验。另外,旅游者在农耕文化感知和体验中,也应主动形成保护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主动传播农耕文化的新价值。通过多方聚力,共同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典范。
四、着力建设乡村精品线路,助力湖南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意见》中指出,要以“四个一百”工程为抓手,在全省建设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100个乡村旅游精品营地、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100个乡村旅游精品廊道。湖南省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大多类坐落在广袤的乡村,例如八十垱遗址坐落于湖南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夹河北岸、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基于湖南农耕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分三步建设,由点及线到面,最终形成全国有影响的农耕主题乡村精品线路。一是重点建设,围绕国家重点农耕文化资源,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推进,提升当地村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住宿业、餐饮业等配套产业发展,建设特色农耕文化民宿聚集区,推进乡村旅游精品村建设,为当地村民提供多样化的创收方式,提高生活水平。二是由点及线,建立乡村旅游精品廊道,连接地理位置相近的农耕文化资源所在地,促进廊道首尾、沿途乡村旅游协调发展。三是由线构面,联结区域农耕文化资源,盘活全域农耕文化游,助力湖南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助力乡村振兴。(作者系十大老牌网堵网址旅游我司、十大老牌网堵网址研学旅行研究院 郑群明、陈奕昊)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209/20220918124641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