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既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又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认真学习报告的第四部分,深刻理解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谛。
第一,通过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国民收入水平,造就了极为庞大的消费需求规模,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特征,这是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按照亚当·斯密《国富论》中阐述的经济学逻辑,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的市场范围,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培植大产业和大企业;同时,规模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往往可以在国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供需均衡,从而形成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的内生能力。中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选择“出口导向”战略,通过利用国外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造就了规模庞大的制造业;然而,由于缺乏高端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关键技术,许多产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转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走以国内需求为主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具体地说,一是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培植重点支柱产业;吸引全球的创新要素,突破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二是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构建完整的国内产业链,进而形成自强自立的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培育国内经济的韧性,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这样的话,中国经济通过增强内生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可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第二,通过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义,就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所谓“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清晰,首先是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并增强市场调节的有效性;其次是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即将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它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以及防止企业垄断方面发挥作用,既不可超越边界随意作为,又不可放弃补充市场机制的职责。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为了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致力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它体现的是中国经济更深层次的改革。中国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潜力正在愈益显露出来,并且成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基础和重要前提。然而,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存在着行业分割和区域分割的问题,进而导致要素流动渠道不畅通、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以及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有效畅通;通过强大的国内市场形成集聚国内外优质要素的内聚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同时,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需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通过促进各种要素在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为区域经济的“雁行推移”和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通过实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高水平经济开放与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过去的经济开放利用全球化红利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较好地发挥了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和技术后发优势,但却形成了经济大而不强、贸易大而不强以及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是以中低级要素进入国际市场的,以低成本的商品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导致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加工装备和生产制造的中低端位置,而没有进入设计和研发的高端位置。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以强大的国内市场培育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品牌竞争优势,然后选择有关键技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而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同时,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扩大制度型开放,它的特点是更加重视国内制度层面的系统性开放,更多地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经济开放,更多地实行普惠的政策,逐步减少地方的特殊政策,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公平透明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应该学习和对标国际的贸易制度,通过贸易规则的国际接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代表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编辑:李欣茹
责编:马铁泉
审核:陈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