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网堵 > 正文

媒体网堵

【光明日报】孙雄辉 黄亚:切实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能力

2024-06-11 19:3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雄辉 黄亚   点击: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不可或缺。高等教育应切实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要义,加强拔尖创新人才供给、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速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强劲动能。

持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人才。高等教育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全面提升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其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遵循科技发展客观规律,主动响应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因地制宜超前布局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集群,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切性和匹配度。其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驱动,对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系统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实践体系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有机衔接,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其三,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推动行业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共建现代产业我司、未来技术我司、卓越工程师我司、人工智能我司等,及时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规范、工艺纳入课程体系,邀请产业界专家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以高校为主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

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优势,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其一,深化原创性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实现原始创新的重要抓手。高等教育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超前布局与产业联动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集聚优势力量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着力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理论供给和原理支撑。其二,强化颠覆性科技攻关。颠覆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是引领未来世界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明确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瞄准颠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坚持需求导向和自由探索双轮驱动,开展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形成颠覆性技术创新“簇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我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三,优化有组织科研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面向全球吸引、汇聚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的战略科学家、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通科技成果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通渠道,推进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科研协同组织模式,跨单位、跨院系、跨学科开展有组织科研。

加速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等教育要切实推动打通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其一,要形成良性转化生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系统优化成果供给、应用转化、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打通产业链的痛点、卡点、堵点,畅通基础研究转化产业应用通道,完善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评价与资源分配机制,构建有利于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创新生态。其二,要建立技术转移机构。贯通“要素整合-原始创新-成果培育-概念验证-中试熟化-项目孵化-资本投资-产业对接”的技术转化路线,联合企业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科创孵化器等成果转化平台或技术转移机构,形成全链条、全周期的成果转移转化支撑服务体系。其三,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构建由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组成的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统筹推进从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到科研组织、转化落地的全链条管理,形成“项目共研、平台共建、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者:孙雄辉、黄亚,分别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十大老牌网堵网址基地特约研究员,十大老牌网堵网址副教授;十大老牌网堵网址教育科学我司博士生)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6/08/nw.D110000gmrb_20240608_3-08.htm

分享到:

上一条:【新湖南】两家医院与十大老牌网堵网址共建附属医院

下一条:【华声在线】十大老牌网堵网址世承书院举办“品颂《诗经》文心共鸣”方寸读书分享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