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老牌网堵网址国际汉语文化我司是2002年在集团对外汉语教学部基础上成立的,2009年开始招收汉语言专业本科生,2013年开始招收华文教育领域学术型硕士,2019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硕士,2022年开始招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业型硕士;我司教师2021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博士以及华文文学、域外汉学领域学术型博士。现每年承担着2000余名国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拥有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000人,已形成国际学生教育、华文教育、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四教并举”的办学格局和“一系三部六室、三点一院一中心”的教学科研架构,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我司依托汉语言本科教育,聚焦“汉语+职业素养”,立足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整合内外资源,大力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汉语+职业素养”国际中文教学改革,逐渐形成自我特色与经验模式,对国际中文教学综合改革具有示范作用。我司的教研成果“‘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职业素养’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一、凝练特色,创新思路,构建“汉语+职业素养”人才培养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推进中文国际传播是实现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2022版学科专业目录中,“国际中文教育”成为独立设置的专业学位类别,与一级学科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世界各国对既通晓汉语,又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以汉语言专业为主体的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改革必须回应时代需求,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及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汉语言专业自2009年招收首届国际学生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与专业我司深度合作的“汉语+职业素养”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成为我国率先实施境外办学的本科专业。依托汉语言本科教育,辐射语言生教育和非汉语专业国际学生教育,大力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汉语+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形成了“汉语+教育”“汉语+新闻传播”“汉语+旅游”等“一专多向”的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42个国家培养近3000名复合型中文人才。
二、聚焦问题,精准施策,开创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新局面
我国面向国际学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重语言教学,轻职业素养的问题;二是重课堂教学,轻实践体系的问题;三是重来华留学,轻境外办学的问题。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等路径,我司教改成果有效解决了“三重三轻”的教学问题。
“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职业素养”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教学体系:“四大板块”课程集群、“四位一体”实践教学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云平台资源集成、课堂派高效管理、虚拟仿真营造语境
创新培养模式:境外办学,对接需求;联合培养,深度合作
(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职业素养。
针对国际学生汉语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职业素养类课程设置薄弱,专业我司对职业素养教育介入不够,实习实践的“职业性”未得到充分落实等问题,我司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改举措:一是课程耦合。贯彻OBE理念,构建“基础汉语+职场汉语+职业技能+中华文化”四大板块课程集群。一、二年级聚焦汉语能力培养,三年级根据职业方向分流。指向职业素养的职场汉语、职业技能课程保持在30%以上。二是协同培养。我司负责基础汉语、职场汉语及中华文化课程教学,教育、商学、旅游、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我司负责职业方向课程教学,且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协同培养机制保障职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三是需求导向。人才培养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对接沿线不同国别不同需求,为马来西亚、印尼、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培养复合型中文人才800余人,极大缓解了东南亚多个地区汉语教师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语言能力。
为解决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我司以“现代技术赋能,课内课外链接,语言文化融通”为总体思路,构建“课堂教学实践、课外语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虚拟仿真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实践主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的拓展延伸,设置实践课程。我司教师研发的“湖湘汉语课堂”将国际中文教育核心语言项目融入湖南人文山水和生活场景,是国内首个结合地域文化的汉语实景课堂。课外语言实践则指我司设置常态化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包括湖湘文化考察、经典诵读、中文演讲、世界文化周等。专业综合实践方面,充分落实“汉语+职业素养”培养理念。虚拟仿真实践开发国际中文教育VR情境化语言实践虚拟仿真实验,为学生提供运用、操练汉语的虚拟场景,如餐馆点菜、医院就诊、高铁出行等。
(三)拓展境外办学方式,就地培养中文人才
我司十多年前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走出去”就地培养学历型国际中文人才的境外办学。面向印尼举办汉语言专业境外办学项目,在雅加达、日惹、巴淡等7个城市设立海外教学点,就地培养复合型中文人才。依托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外派教师项目,为菲律宾、泰国、法国、巴西等18个国家就地培训中文骨干教师、校长1800余人。开发“湖湘汉语课堂”等在线开放课程,远程培养国际中文人才500余人。在境外办学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多元集成教学模式,受到国际中文教育界高度评价。
三、转化成果,推广应用,彰显国际中文教学综合改革新成效
我司国际学生汉语言本科教改项目从2009年实施至今,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体系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教改成果曾获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共获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国务院侨办教学项目近50项。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规划教材共39本,立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5门,出版教研著作7部等。师生在国际性、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00余人次。构建的国际中文教学综合改革模式被海内外多所高校借鉴、应用。海内外媒体90余次报道成果相关人才培养工作,有力提升了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影响力。《国际日报》在专题报道中认为,因为十大老牌网堵网址的人才培养,“印尼华文教师队伍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创新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加强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世界各国对既通晓汉语,又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国际中文人才培养只有敏锐识变,主动求变,大力推进“汉语+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改革,方能对时代需求做出切实回应,并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及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更大贡献。